91百多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财经

财经

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-蜀汉便可能一统天下-若留一人

banth 2024-01-14 财经896
三国的尾篇究竟为何不受后人待见,是孔明客死他乡的遗憾,还是蜀汉终究未能一统的不甘,换个角度或许从精神上来讲三国并没有遗憾,因为主角们都在,演义。

三国的尾篇究竟为何不受后人待见?是孔明客死他乡的遗憾,还是蜀汉终究未能一统的不甘?换个角度或许从精神上来讲三国并没有遗憾,因为主角们都在“演义”。

从蜀汉实际战斗力的方面来考虑,确实有三员大将杀得着实可惜,或许有这三人在,蜀汉北上的路途还能再平坦一些,再加上丞相的神机妙算,蜀汉有机会一统天下!

这三人的死亡绝对是蜀汉军方的损失,从谋士到将军、再从将军到皇亲国戚,为了演义,孔明自己断了好几条臂膀,尽管可能导致了最后大业未成,但也舍生取义矣!

三人都死于孔明之手,尽管他们的死法并不相同,但都为刘关张三兄弟和孔明所演的义提供了素材,但他们的真实战力绝对不容忽略,绝对是顶梁柱级别的人才。

诸葛亮的心腹—马谡

马谡真的是庸才吗?在司马懿嘴里,马谡此人徒有虚名,而马谡实际上的战绩也担得起“虚名”二字,但真实的马谡并非失守街亭时的那样无用,更是诸葛亮的心腹。

曾经诸葛亮是真的将马谡当成心腹来培养的,诸葛亮要去北伐了,街亭作为此次北伐的关键地点,一定要派一个有能力有信得过的人来守,守住了那算得上是头功了。

此时的马谡跟着诸葛亮已经很久了,他不仅从小就熟读兵法,更是跟在诸葛亮身边耳濡目染,缺的只是一个实战机会罢了,街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马谡请求防守街亭。

在此之前,诸葛亮曾经多次和马谡深入沟通,被诸葛亮当成接班人一样培养的马谡很多想法都和诸葛亮不谋而合,甚至在七擒孟获收服南边地域时提出关键性意见。

将这次立功的机会分给马谡之后,诸葛亮深知马谡缺乏实战,还亲自为其部署,这般宠爱着实贴心,而马谡更是立下了军令状,要是守不住街亭,马谡愿意人头落地。

世事很玄妙,保证得越好的事儿,就往往越会出岔子,就像马谡即便立了军令状,也把躺赢的局搞砸一般;后来的街亭果然失守了,原因是马谡不听孔明的部署。

接着蜀军进退两难,诸葛亮舍生使出空城计后才让蜀汉大军不至于死伤惨重,回到军营之后,跪在诸葛亮面前的是已经被捆好的马谡,诸葛亮到底是斩还是不斩?

马谡——孔明自断一臂

魏延也曾经请战镇守街亭,但由于诸葛亮并不待见他,因此输给马谡。此时的魏延心里一定在笑:“我就说让我去吧,你偏偏要用自己的心腹,这下看你怎么处理!”

诸葛亮指着此次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就骂,更是将马谡所立军令状之事向众位将军一一道明,尤其是说给魏延来听:街亭的损失都是马谡自己作的,此人罪该万死!

马谡乞求诸葛亮保全自己的家眷,自己所犯的错误死一百次都不够,但家人是无辜的。这时蒋琬闯了进来,他希望诸葛亮放过马谡,毕竟马谡也是诸葛亮一心培养的人才。

但偏偏是如此,马谡就更不得不杀!因此此时若不杀马谡,众人都会以为蒋琬是和诸葛亮串通好的,那样对于“义”字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,因此马谡必须死。

不杀马谡,对不起死去的千万将士,是为不义;而杀马谡之时,心痛的诸葛亮以泪洗目,更是不波及其亲属,给马谡的父母妻儿按月发放俸禄,这也是诸葛亮对马谡的义。

马谡是诸葛亮亲自培养多年的接班人,但为了义,诸葛亮杀了他。如果让他多多磨炼,或许继孔明之后,马谡挑起蜀汉的大旗也未尝不可!马谡死的着实可惜。

魏延一生之敌——诸葛亮

如果说马谡的死很可惜,那么魏延的死就是一场活生生的悲剧,因为魏延的一生都在被诸葛亮打压,直到诸葛亮死后魏延都被诸葛亮猜忌,最终死于诸葛亮的计谋之下。

那魏延的真实战力到底如何?要说比起赵云、关羽之类的大将,那肯定是拍马都赶不上,但在后期的蜀汉人才凋落的阵营里,魏延绝对是将领里面数一数二的人物。

要说魏延的经历那绝对是足够励志,从公元211年开始,没有任何背景的魏延就跟着刘备开始干了,三十年的时间步步高升,成为了征西大将军之后地位猛增。

实战经验和带兵打仗的能力绝对是真枪真刀地练出来的,但镇守街亭这个大功就是和他没关系,因为孔明不喜欢他,孔明的接班人马谡也需要街亭来刷一刷经验。

即便是这样,魏延仍旧多次建立功勋,大破曹军数次,继马谡之后若是诸葛亮重用魏延,将其当成接班人来培养也未尝不可。那么孔明又为何不喜欢魏延呢?

因为魏延有反骨,并且前科还不少;三国各个领袖对于有前科的人才基本不重用,就像曹操杀了吕布、许攸一般,刘备不重用马超,魏延在诸葛亮眼里迟早得反叛。

这三国演的是义,不义之人注定得不到重用;魏延曾经在刘备攻打长沙之时,因为自己得不到重用杀了上司韩玄,转手投降刘备,魏延不义,诸葛亮当时就想杀了魏延。

诸葛死后能杀人

后来魏延也多次献计,希望独自带兵进攻曹军,但孔明必然信不过他,于是将魏延摁在军营里,魏延恨孔明很久了,但一直憋在心里,等孔明去世之后再行大计。

北伐的路上,孔明终究是累死在了五丈原,此时在军营外的魏延伸了伸懒腰,终于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,只见魏延立刻烧了蜀军后退的栈道,魏延的反叛已成定局。

此时的魏延真的可以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北伐吗?不,以魏延以往的作风应该是率军北上投降而已,如果真为蜀汉考虑,他为何要烧毁栈道断绝大家的后路呢?

还好孔明在弥留之际,安排好了杨仪和马岱来诛杀魏延;魏延反叛之时,马岱就跟在魏延身边获取他的信任,不出其然在魏延膨胀到极点之时,马岱一刀砍了魏延。

魏延是不义之人,诸葛亮最后还是杀了他,因为三国演的是义。但话说回来魏延终究是个不错的人才,若是诸葛亮当时能多用魏延,甚至能在北伐的时候出其不意。

甚至留着魏延,万一魏延不想谋反,是真的为了让大军决一死战,所以烧毁了回家的栈道;再配合魏延的计谋,说不一定事情还会有转机,但概率应该没有多少。

刘封——蜀汉振兴的曙光

谋士马谡、将军魏延都是蜀汉颇具才华的新一代领军者,但他们都死在了诸葛亮的手里;除此之外还有一人也被孔明杀得颇为可惜,此人便是刘备的义子刘封。

开门投降的刘禅为后人所不齿,因此在此做出假设,如果刘备义子刘封未死,在诸葛亮去世之后,以刘封的能力完全可以取代刘禅,或许蜀汉也还有复兴的希望。

但刘封很早就被诸葛亮给杀了,原因无他,都是为了演义罢了,而这个义是对关羽和刘禅的!说到底在刘备和孔明心里,刘封终究不是亲生的,终究比不过关羽!

刘封也是很猛的,从新野和赤壁之战的时候,刘封就跟着刘备干了;立下不少功劳不说,本人更是十分勇猛,之后更是负责镇守上庸,身份还是刘备义子,感情基础挺好。

但关羽被东吴所困的时候曾经求救,刘封并未发兵救援,这也间接导致关羽被杀,而他不救关羽的原因很简单,因为关羽曾经在刘备面前说过他坏话,他不愿相救。

后来和他一起镇守上庸的孟达果然反叛了,而他斩杀了孟达派来的使者,撕毁了孟达的书信,又在三个回合内击败了孟达,最终遭到徐晃等人的围攻,逃到了成都。

要说忠心,刘封自然是没问题的。但他因为个人恩怨害死了关羽,此等不顾全大局,不仅是刘备容忍不了,整个蜀汉更是无人愿意宽恕他,而刘备也为此而很愤怒。

就在刘备犹豫之时,诸葛亮提醒道:“刘封很刚猛,等我去世之后,有谁能抵御呢?”刘备看了看不成器的阿斗,夺权这等事儿阿斗怎么干得过刘封?便杀了他!

若非孔明的关键性的提议,刘封依旧能安然无恙,不仅在世的时候是一员猛将,诸葛亮去世之后,面对无能的刘禅,刘封也可以取而代之,振兴蜀汉也未尝不可。

但不杀刘封如何对得起曾经桃园三结义的关羽?三国演的是义,因此刘封必死,不杀就是不义。留着对手来抢儿子的皇位,那就是对儿子的不义,因此刘封必死。

因为义,蜀汉损失了太多的精英。但蜀汉真的败了吗?只是舍生而取义罢了,因义而起的蜀汉政权,最终舍生而取义,失去了自己,将什么是“义”留给历史和后人。

广告7

文章评论

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...